跳至主要内容

博文

目前显示的是 九月, 2013的博文

小员工日记:甘蔗花

第一次听说甘蔗花的故事。吃了这么多年的糖,只知道甘蔗可以"变"成糖,只知道每年的正月初九甘蔗是神台上必有的贡品,却从来不知道原来甘蔗是会开花的,而且还可以拿来做菜。 星期天,赶着"vege.asia vegetarian map trial" 最后的冲刺,来到"佛有缘素食馆",见了老板,在老板的介绍下,才知道甘蔗花的故事。 甘蔗花,在马来西亚已经接近绝迹的素食原料。不是因为品种受到破坏或污染而面临绝迹,而是极少人愿意去耕种与开发这个素食原料。 甘蔗花是什么?就表面上的意思,甘蔗所开的花。不是所有品种的甘蔗都可以开花,就算是对的品种,也不一定会开花。一棵甘蔗也只开一朵花。收割甘蔗花也是一门学问。听老板说,农妇需要整装,全身包得密密麻麻,甚至连眼睛也要带上眼罩保护,方能走进甘蔗园收割。甘蔗叶虽然优美,但似剑。边缘长满细细的小锯齿,看似毛发,却会伤人。 我没有看过甘蔗花,游览了网站,找到了这张照片,就像老板所说的,甘蔗花看似玉蜀黍。烹饪的时候,只取被包在叶子里的花蕊,味道如何?我还没吃过,跟老板说好了,下次来要尝一尝。由于耕种难,收割难,本钱高,一朵要RM4。因为产量和销量都少,并不是每一个时候都可以吃到。老板还说,他很支持这些农场,他都以原价出售甘蔗花,一盘有十二朵,只售RM48,跟普通吃鱼虾的价钱相差不多。但是,很多人却认为吃一盘蔬菜要RM48,太贵了。如果连素食馆都不支持这些农民,再过没多久,我们就没有机会再吃到甘蔗花了。 (via  痛快的吃素 )

"小脚印,大创意“ 假期学习营推介礼

9月3日,没有记者,没有嘉宾,没有豪华的布置,没有隆重的仪式,有的是一个简单又诚恳的推介礼。 打从七月开始,我们就开始讨论和企划,大家都很想做,不管到时候所收到的人数有多少,我们就是想办一个不一样的学习营,而且不止一次,希望在往后的每一个假期都会学习营。这是我们共同的目标,一个让孩子学会快乐的学习,发掘自己长处的地方。 三个志同道合的女人同坐在一起,从不认识到认识,直到达成共识,再结合大家的专长,设计出不一样的假期学习营。 “小脚印,大创意”。 这个名字想了很久…… 我们到底要传达什么讯息给孩子呢? 我们的学习营里所授的又是怎么样的课程呢? “小脚印,大创意”代表着以小小的脚印,“踩”出大大的创意。我们相信每一个孩子都可以很创意,只要给他们一个机会踏出一小步,就可以发挥无限的创意。所以,不要小看自己,人是有无限的可能,用自己的小脚步走出自己的梦想,发掘自我的潜能。 整个学习营的课程设计将围绕在“律动”,“艺术”与“阅读”。 律动。 学习不只是在与阅读课本、上学、补习或做作业。学习应该包括更广的范围,如亲身体验和观察。从动感中去察觉与发掘自己前所未想过的事物,提高孩子们对学习的乐趣,从动中寻找知识。此外,律动也带动了身体本身的肌肉运动,让学生保持身体健康以及清晰的脑袋,学习自我觉察,感受自己,以及自我的情绪管理。 艺术。 传统上,艺术可以分成好几种,有文学艺术(诗词、小说、散文等)、视觉艺术(画画、雕塑等)、图文艺术、造型艺术、装饰艺术还有表演艺术。在二十一世纪里,艺术的定义和范围更广,甚至连生活都讲究艺术。说起艺术,总是常给人一种很悠闲又不实际的感觉。然而,艺术是可以激发孩子的创意力以及创造力。把幻想的和富有情感的画面转变成实践,把所想的表达出来。此外,艺术也发挥了抒发感情功能。 阅读。 阅读是精神粮食。书,不只是给予我们知识,它还扮演着不同的角色。它可以给予乐趣、文雅和力量(培根)。我总相信,无论是被评为好书还是“烂”书,只要书中的某一句话或某些字眼启发了你,又或者从中得到了一些奇事,那,这本书就算是一本好书,也已经尽了它的责任。从在阅读中去寻找激发自己的力量,发挥我们的创意力。 “小脚印,大创意”,以踏实的脚步来学习,发挥无限潜能与良能,在学习中留下美好的回忆。从律动、艺术、阅读中提高自我的身、心、灵发展。 ...

70。80。90。

说起来,我们的认识还蛮奇妙的。 和Dorris的认识,已是14年前的事。我们是在慈济这个地方认识的。她算是我的老师吧!我不记得是在怎么样的情况下认识她,但是我永远都会记得她当司仪的风采,一个庄严又优雅,不失吸引力的司仪。那时的我刚离开学校,总是师姑师姑的称呼她。从看到自己接棒司仪,每每遇到困难时,一定是向她求救。无论自己是多么的自如,还是无法发挥出师姑在台上的那一份风采。我依然像个刚出道的小孩,看起来有些幼稚又有些语无伦次。哈哈…… 至于BoonLan,是通过Dorris介绍的,是她邀请我一起配合去年的11月底学校假期营。那时对BoonLan还不是很认识,大家都很有礼貌的打招呼与交流,多于公事,可能我也比较慢热吧!过后,我们还有保持联络,也一起参与一个”IPMT”的课程。大家混熟了,发觉大家都有一样的观点,再一次,我们想要办假期营。 结果,我们仨,三个不同年代的人,却出自于同一所学校(70s,80s,90s),同是慈济的志工,对教育充满热诚,性格一样的跳脱,三人凑在一起,成了一个墟,开会除了讨论更是吃东西,往往都会“不小心”把话题扯开,因为大家都是如此的跳脱,随便一说,都可以举一道三,说道天南地北,最后还有一个人把大家拉回中心。可能因为我做记录,结果往往我都要提醒自己,被“配合”他们胡扯太多。 每个星期的聚会让彼此更能的关系更为紧密,对彼此的了解更深一层。黑木耳黑醋也成了我们共同的食物哦! 每当三个女人坐在一起时,都会让我想起这一首歌“20.30.40.”。女人,不管到了几岁,都要好好爱自己,不要空等待,既然爱,最豁出去吧!去做想做的事,去爱想爱的人。 想的事,对的事,做就对了。没啥好怕的。 * 我之前还搞错了,以为自己是80s的呢!因为我一直想着89年小学毕业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