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有听到我的心声吗?
你有想过我的感受吗?
我只不过想告诉你,
我真的很喜欢画画。
可以让我再画一次吗?
请相信我。
《半本日记簿》是叙述一对母子的故事。
她,是新新人类(刘墉喜欢采用的形容词)的妈妈。她希望孩子可以有一个美好的将来。所以,很努力的陪伴孩子“拼”成绩,只希望孩子可以考出好成绩。
他,是一个有梦想的孩子。他从小就喜欢画画,希望将来可以成为一个漫画家。然而,他的梦想却被妈妈否定了。
因为他的梦想与妈妈的期望并不一样,他与她起了很大的冲突,两人吵了一大架。妈妈把他所有的画画工具和漫画书都丢了。
那一个夜晚,他不回家。原本只想躲在学校的储藏室里冷静一下,却没想到储藏室意外被锁上。他惟有在储藏室里度过慢慢长夜,等待黎明。
在这里,他无意间发现了一本被丢失的日记簿,里边告诉了另一个他与她的故事。
他很想找到日记簿的主人……
他很想跟妈妈说他心底话……
一直以来都想写一本孩子面对读书的课题。现在的孩子都很忙,不是补习班,就是课外活动,再不然就是才艺训练班(如:画画、芭蕾舞、音乐等)。孩子每天都有做不完的功课,也有上不完的“班”。
从小的才艺栽培,就是希望可以栽培一个多才多艺、有气质、有学问、有智慧的孩子。但是,不知道为什么,当孩子长大的时候,父母似乎开始否定他们的才艺。如果孩子说,将来想成为一名舞蹈家或者是一名画家,父母通常都会有疑义。才艺的发展,真的可以养活一个人吗?孩子的将来会有前途吗?父母似乎开始对孩子失去信心,因为他们都不相信自己的孩子会在才艺这条路线上会有所成就。
特别是在马来西亚这样的一个国家,很多人都会认为当画家、音乐家、作家、漫画家、运动员、歌星等都不会有太好的出路,因为这里缺乏一个可以让人大展身手的平台。结果,很多艺术家都必须到海外去发展。
此外,那些往艺术路线发展的人又有多少人真的成功了呢?在马来西亚,有多少位李宗伟?有多少位许友彬?有多少位光良呢?
在写《半本日记簿》的时候,它让我想起和二哥的对话,有两句话让我特别有感触,而这两句话却成了故事的主导。
这两句话就是——“兴趣不能养活你,有钱可以养兴趣”和 “第十个”。
还记得那年,考完SPM,我正烦恼着不知道要进修那一个科目。要攻读工程?室内设计?会计?工商管理?还是……
选择工程科系是因为受到父亲和大哥的影响;选择室内设计是因为我个人对美术的兴趣;选择商科是因为学费便宜,而且将来出路广,应该比较容易找到工作。
众多的选择中,我最不喜欢的是商科,最喜欢的是设计。
在我犹豫不决的时候,二哥却送了我一句话:兴趣不能要活你,有钱可以养兴趣。
他说得没错,毕竟我并不是特优的学生。在马来西亚,到底有多少个人可以成为出色的设计师呢?(其实当时的我对整个设计的市场完全不了解,只是纯粹的兴趣而以)
如果要朝着自己的兴趣发展,就要对自己有百分百的信心,要相信自己会是最好的那一个。而我的自信是在于,我从来不认为“难”这一回事。我相信没有一件事会难倒我,就算是任何一个科系,我都可以读。但是,我却没有信心成为最好的那一个。以我的性格,如果要做,就要做到最好。如果做不到,就不要做。
结果,我还是选了“工商管理”这个科系,面对现实的残酷,决定寻找金钱来养兴趣这一条路。
而 “第十个”又是怎么一回事呢?
已经忘了是什么时候说过的一句话。
故事也是跟二哥有关。二哥是一个很俊又很能干男生。唯一让他困扰的是,头发似乎越来越少。
某一天,我们全家人嘻嘻哈哈地聊天,我突然冒出一句话:“十个秃,九个富。”
二哥却回答我说:“最惨我是‘第十个’……唉……”
我在想……
如果换另一个角度来看……
如果“十个作家,九个穷”……
我是不是也可以成为“第十个”呢?
兴趣真的不能养活一个人吗?如果……
我不需要成为马来西亚的第一个,只需要成为十个人中的一个就够了。
我真的很想证明,“兴趣是可以养活我”,因为我想要成为那“第十个”。
这也是我想透过《半本日记簿》告诉大家的事。
评论
发表评论